近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师范学院承办的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精彩上演。中国足球彩票,中国竞彩网:师生“云端”齐聚,认真观看了这堂文化思政大课,沉浸式感受“我们这片土地”上孕育的文化魅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宏霜:积极运用璀璨绚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更具主体亲切感的优秀地方文化资源铸魂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路径。在线观看全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网络展播,我对“推动文化创新,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产生更深层次的认同,对高校以文动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体自信更加强烈。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关键群体的思政课教师,要以“第二个结合”为指引,自觉将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作为教学重点和突破口,并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采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和感受方式,让思政课成为见人、见文化的核心课程;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内化过程,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现代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充足的人才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海娟:5月16日晚,线上收看了“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此次思政课分为“序”“萌”“长”“尾声”四个部分,既上有情怀,又下接地气,既宏大高远,又温和可亲,让我再次深刻感受到河南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及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原文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内生特质,成就了历史上的辉煌。我们生于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当立足思政课教学主阵地,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内容和精神营养,将其中蕴含的革命先烈模范人物以及拼搏无私的奋斗精神恰当地引入各门思政课程中,充分发挥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和铸魂价值,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文化自信。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董莹:看完“我们这片土地”思政课,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倍感震撼,倍受鼓舞。这堂思政大课,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历史,青春选择,强国决心;表达了对老家河南,伟大祖国的深深眷恋,无比热爱,未来期许。
我们这片土地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觉,绵延千年的甲骨文在今天依然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新的奋斗与辉煌。
我们这片土地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摇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气势磅礴的黄河大鼓,伴随滚滚浪涛而来,敲响的是这片土地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奋斗强音。
我们这片土地上有最朴实无华,努力奋斗的青春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不论在绿色军营,还是家乡故土,一代一代的河南青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片土地拥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将成为思政工作的智慧源泉,不竭动力。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为培养中国足球彩票,中国竞彩网“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文化与传媒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张森林:这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戏曲、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融入了大学生在创作中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思考。通过观看这场展演,让我从多个维度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和现实,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部,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不断强化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组织力、引领力和服务力,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志气底气骨气。同时,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飞行学院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专业2021级1班学习委员白怡捷:5月16日晚,认真观看了省教育厅主办的以“我们这片土地”为主题的思政课,无疑是一次印象深刻而意义深远的心灵之旅,它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感。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在这片土地哺育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与繁荣,无论是投身科研创新,还是扎根基层服务,或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形象,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今后的的学习工作中,我要谨记总书记嘱托,更加坚定信念,热爱祖国,勇于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商学院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班长马珂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要和现实结合起来。今天这堂思政课以河南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为教材,深入挖掘老家河南和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并连接网络云课堂,向我们展现了厚重的殷商文化、焦裕禄精神、九连灯的文化内涵、新时代大学生改变家乡面貌的成长之路、中华民族崛起的壮丽叙事、老兵不老新兵不新的动人情怀以及青年人时不我待的精神品格。
每一首歌曲,每一段舞蹈,每一场舞台剧都烙印着这片土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如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要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新人,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商学院2022级知识产权专业副班长桑榕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中原这片土地,考察这片充满希望的地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牢记使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在黄河边上的我们,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更应该在这片土地,奋斗青春,奉献家乡。舞台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话在我脑中激荡许久,不禁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到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需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我们生逢其时,当不负其时,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志,在不懈奋斗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力量!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王浩铭:这堂生动的思政课用歌舞、演讲、话剧等形式展现了我们这片土地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的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身为在安阳上学的大学生,不禁联想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林县人民在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时,体现了誓要重新安排旧山河的雄心壮志,即使当时条件艰苦,即使林县人民基础条件很差,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斗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并将其融入平时读书学习中,提高学识,开阔视野,勇于创新,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做科技创新的后备军,不断锤炼自身本领,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成为国家进步的推动力,国家发展的铁肩膀,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奉献个人力量。
洹滨校区2023级社会工作专业二班班长赵荷璞:此次思政课伴随着主题“我们这片土地”缓缓展开讲述,河南高校师生立足脚下这片土地,从中汲取营养、培根铸魂,创造出深沉持久的文化和精神滋养。在甲骨文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南水北调我感受到了沿渠两线背后的“人民力量”,在黄河之上我感受到了中原儿女、华夏子孙的坚韧与执着、智慧与伟力。
此次直播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青春不仅仅是一段年华,更是一种拼搏的精神、一种向上的态度。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和启发,它让我更加珍惜青春、更加热爱我脚下的这片沃土,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在实干中淬炼担当成长,立鸿鹄之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班长吕小龙:5月16日晚,我认真观看了全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展演暨“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思政课结束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浮现中华民族的峥嵘历史和绵延壮阔的大江大河。
我们的河南是中华文明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和大别山精神。来自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问寻》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刻在甲骨的文字,用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栩栩如生,尽显独特。同时《绿色守望》《焦桐花》等作品,也让我深感责任和使命担当。
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和定力。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3级学生王一凡:通过观看“我们这片土地”主题思政课,我深刻感受到中原大地的变化,从过去的黄沙漫天到现在的绿水青山,是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显著成就,这种变化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善,更是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体现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责任与担当。在面对疫情等重大挑战时,90后和00后的青年人挺身而出,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道理。这种精神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集体力量的凝聚和贡献。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们这片土地的伟大,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秦晗菲:5月16日,豫教思语以“我们这片土地”为主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滋养师生心灵。这不仅仅是一片地理空间的简单描绘,更是对文化根脉、历史记忆以及未来发展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展望。
我们这片土地是文化的摇篮。从黄河岸边的仰韶文化到长江之畔的良渚文明,从古老的甲骨文到流传千年的诗词歌赋,那些古老的文字和图案,仿佛穿越时空,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诉说着着先人的智慧和故事。
“我们这片土地”不仅是物质上的生存依托,更是精神上的归属与寄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守护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靳莹莹
编 审:李红安